当前位置:首页诗人宋代刘安世
刘安世

刘安世

[ 宋代 ]

刘安世(1048年-1125年),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魏州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东北)人。 北宋后期大臣。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后因司马光、吕公著举荐,升任右正言。累官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章惇掌权时,贬至英州、梅州安置。宋徽宗时获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蔡京为相后,连谪至峡州羁管。宣和七年(1125年),刘安世去世,年七十八。宋孝宗时赐谥“忠定”。有《尽言集》等传世。

人物生平

刘安世的父亲刘航,为进士及第,历任虞城、犀浦知县,终官太仆卿。刘安世小时候持论已有识见。刘航为河南监牧使时,文彦博在枢密院,有所闻见,每每叫来刘安世报告。刘安世从容不迫地说:“王介甫(王安石)请求去相位,外面议论认为您将代替他的职务。”文彦博说:“王安石败坏天下至于此,后继的人怎样有所作为?”刘安世拱手说:“安世虽然是晚辈,私下认为没有这样严重。今天的新政,果真顺应人意而为人谋利吗?如果不是这样,您应除去所害,兴扬所利,这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已。”文彦博默不回答,后来见到刘航,感叹赞许刘安世的坚强正直。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进士及第,但他未就选。随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行己的要旨,司马光教导他诚实,而且令他从不乱说话开始。调任洺州司法参军,洺州司户以贪污闻名,转运使吴守礼打算按察他,向刘安世垂问,刘安世说:“不要这样。”吴守礼因而停止。但刘安世内心常常不自安,说:“司户确实贪污而我不以诚实应对,我岂不是违背了司马公的教诲啊!”后来读扬雄《法言》“君子避碍则通诸理”,心意才解开。

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入朝为相后,推荐刘安世为秘书省正字。同年,司马光去世,宣仁太后向吕公著垂问可以任台谏的人,吕公著以刘安世应对,被提升为右正言。当时执政大臣多给与亲戚官职,刘安世说:“祖宗以来,大臣的子弟不敢接受朝廷内外显贵重要的职务。自从王安石执掌朝政,致力于称心私意,累世的制度,扫地出门不复存在。现在朝廷上,还是习于故态。”因而历历疏陈文彦博以下七人,都是年高而有道德学问的魁首旧臣,其子弟亲戚赖其权位而得官者为数不少。

章惇因强行买昆山民田被罚金,刘安世说:“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交结,自认为是社稷大臣,贪天之功,侥幸将来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人指陈他们为‘四凶’。现在章惇父亲还健在,却另外立籍谋取异财,绝灭义理,只是从于薄罚,何以表示惩戒?”恰逢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进献,刘安世认为蔡确指斥哲宗,触犯大不敬条令,同梁焘等人极论之,把蔡确贬窜新州。宰相范纯仁以下至御史十人,都因此去位。

刘安世升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任左谏议大夫。当时有旨暂时罢免讲筵,民间喜传宫中求取奶妈,刘安世上疏进谏说:“陛下正当壮年,没有纳皇后而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圣上的身体,为宗庙社稷大事计议,清闲之余,应多临御经帷,仍引用亲信大臣与论前古治乱的要旨,以增广圣学,不要溺于所爱却忘记其可以作为劝戒。”哲宗低头不说话。太皇太后说:“没有这种事,你误听而已。”第二天,太后留下吕大防报告原因。吕大防退朝后,召来给事中范祖禹使传达旨意。范祖禹本来曾以此劝谏,刘安世与范祖禹便两人联合申明此事非常恳切。 

邓温伯被任命为翰林承旨,刘安世说他“出入王安石、吕惠卿党中,始终反反复复。现在的进用,实在关系到君子小人力量削弱增长的关键。请将他罢免贬退。”没有得到答复。刘安世便请求外任,改为中书舍人,辞谢不就任。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提举崇福宫,刚到六个月,召用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

范纯仁恢复相位后,吕大防禀告高太皇想令刘安世稍稍避嫌。高太后说:“刘安世现在不居言官之职,自然无所谓避嫌。”又告诉韩忠彦说:“这样正直的人,应该留在朝廷。”便停止。吕惠卿复职光禄卿,分到陪都执行职务,刘安世争辩认为不可以,没有得到采纳,出知成德军。章惇当权,特别忌讳厌恶刘安世,开始贬知南安军,再贬为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在英州居住。

同文馆狱兴起,蔡京请求诛灭刘安世等家,谗言虽然没有实行,刘安世还是被移居梅州。章惇与蔡卞一定要置之于死地,由于使者到海南岛杀陈衍,暗示使者过访刘安世,迫使他自杀。只擢升一士豪为转运判官,让他去杀刘安世。判官快速骑马将要到达梅州,梅州守臣派客人来劝刘安世自己想办法。刘安世面色不改,与客相对饮酒谈笑,慢慢写了几页信交付给他的仆人说:“我如果死了,按照信中所说去做。”回头对客人说:“死不难了。”客人秘密从仆人那里看到信中所写都是安排同贬当死的人的家事,很周到。判官没有走到二十里,呕血而死,危险得以幸免。

昭怀皇后正位中宫,章惇、蔡卞告发以前刘安世劝谏奶妈之事,认为是针对皇后而言。当时邹浩已被贬斥,诏命应天府少尹孙鼛用槛车捉收刘安世、邹浩二人前往京城。走了几个驿站的路而徽宗即皇帝位赦令来到,孙鼛于是返回。刘安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共七年,甲令所记载的边远污秽之地没有没经历过。移居衡州及鼎州,然后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知郓州、真定府,曾布又忌恨他,不让他入朝。蔡京既为宰相,把刘安世连续七次贬谪到峡州拘系管制。稍复承议郎,寄居宋州州城。 

宣和六年(1124年),刘安世被恢复待制之职,中书舍人沈思却封还此命,拒绝执行。 

宣和七年(1125年),刘安世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淳熙七年(1180年),刘安世的子孙为他向朝廷请谥,宋孝宗对宰执说:“元祐党籍里,朕差点要忘记此人了。”宰相赵雄说:“党籍所列‘从官’,以苏轼为首,刘安世是第二名。现在他的语录还在世间流传。”孝宗于是下诏赐其谥号为“忠定”。

文学成就

刘安世奏疏刚正之气形于笔墨间,令人读之感慨,宋人王铚评云:“诹访审订,咸有根据,严而恕,简而不苛,气平守固,辞直事核,皇皇乎仁义之说也”,“乃言官之模楷,辅弼之龟鉴,卿士大夫之药石”(《题抄本尽言集》)。费衮也称赞其《过阙谢表》用事精当,下字工巧,而气节凛凛如严霜烈日不可犯(《梁溪漫志》卷三)。

其诗存世不多,大都如其文,议论精警,栩栩有生气,象《八月十四夜月》诗“万古照临终忌满,一轮明彻岂须圆”,《双柏》“同志不渝均管鲍,清风特立若夷齐”,《扑满子》“多求唯恐心难满,扑破方知器易盈”,均为人所传诵(《娱书堂诗话》卷三)。著有《元城集》二十卷(王铚《题抄本尽言集》)。南宋淳熙间刻《尽言集》十三卷,以后遂为定本,现存明隆庆刻本、《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全宋诗》卷1052录其诗四首。《全宋文》卷2534至2546收其文十三卷。

刘安世与苏轼苏辙兄弟是好友,经常以文相会,以诗唱和,苏辙的墓志铭就是刘安世撰写的。

因为刘安世以诚治学、以诚待人、以诚处世,上继邵雍程颐程颢等先贤之学,下泽后世。为纪念刘安世,魏县历史上曾建有忠烈祠、思诚书院,据新版《魏县志》载:思诚书院是明代魏县知县李 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所建,区龙祯任魏县知县时又重修思诚书院。现忠烈祠和思诚书院均已不复存在。

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刘安世造七弦琴 ”。桐木,通体髹黑漆,露朱色漆地。琴头宽而尾窄,头端有一拱形首岳,有七孔穿七弦,并弦纽坠七个,七弦至琴尾折向琴背,系于两个对称的木纳上,琴背腹有二长方音孔(称龙池)。

琴心内阴刻篆书“刘安世造”、“毛仲翁修”、“周鲁封重修”等字。腹面阴刻行书“混沌材”、“羲皇人已杳,留此混沌材,想是初开辟,声音妙化裁,完然一太璞,解愠阜民材,不凿庄生窍,古风尚在哉!”款署“会稽黄镇仲安跋于皖江”。又阴刻行书“晋制宋修,一翁”下有“夏伯子”阴文方印,夏伯子即夏莲居。由此可知此琴为晋嵇康规制,宋代刘安世所造,迭经毛仲翁、周鲁封重修,后为夏莲居收藏。传世宋琴甚少,此琴几经沧桑,音质悠扬,被历代学者、古琴学者所推崇,为久负盛名的佳品。

他又善墨竹,兼精小景(《画史会要》、《中州集》)。

轶事典故

刘安世仪表魁梧高大,说话声如洪钟。开始被任命为谏官,没有受君命,进屋禀告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让我在言路。倘若居其官职,必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倘或有所触犯忤逆,祸患谴责立即到来。皇帝正以孝治理天下,如果以老母亲辞谢,应可以免任此职。”母亲说:“不行,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诤臣,你父亲一生想做谏官而没有如愿,你幸运居此地位,应献身以报效国家的恩典。即使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当跟从你居住。”刘安世便接受任命。他在职多年,正色立朝,扶持公道。他当面在朝廷争辩,有时皇帝大怒,就手执书简站立,等候皇帝怒气稍稍消解,再重复前面的正直之辞。在旁的侍从远远观看,退缩恐惧冒汗,称他为“殿上虎”,一时无不敬畏。

刘安世家居从来没有懈怠的样子,长久坐立身不倾斜,写字不写草书,不喜好声色财利。他忠孝正直,立身行事均效法司马光。他年老后,当时众贤死亡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更高。梁师成用事当权,他有生杀予夺之权势,内心折服刘安世的贤能,找到曾经在刘安世身边供过事的小吏吴默,派他持信来,以马上重用引诱,吴默因而劝刘安世为子孙打算,刘安世笑着感谢说:“我如果替子孙打算,不至于这样了。我想做元祐十全十美的人,在黄泉下去见司马光。”归还梁师成的信没有答复。死后葬在祥符县。他去世两年后,金人挖开他的坟墓,相貌如生,互相惊异告诉说:“这是异人。”替他盖上棺材才离开。

猜你喜欢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