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清代黄维煊
黄维煊

黄维煊

[ 清代 ] [字子穆]

黄维煊,字子穆,鄞县人。官台湾海防同知,特用知府。赠太常寺卿。有《怡善堂剩稿》。 ► 黄维煊的诗词

人物生平

学洋务知识

黄维煊的父亲黄得刚原来是一位读书应举的“文童”,后来见出路不大,投奔绿营,任浙提标前营把总。1841年,调任慈溪守备,参与抗英斗争,积劳而卒。黄家本是小康之家,父亲的早亡,使家里一下断了经济来源。黄维煊“性慷慨,喜任事”,是一个责任心强,敢担当做事的人。1844年,宁波开埠,中外贸易大兴。黄维煊“慨然有四方之志”,决意加入中外贸易行列,“驾舟穷绝域之奇,历琉球,游日本,术精猗顿,业操计然”。由此可知,他到过琉球、日本经商。青年时期的海上中外贸易活动,使他学到了不少洋务知识。“精算法,通晓时务。家本海疆,凡估客、水军、柁工、译使之辈,咸择其尤而与之习,以故缘海险要及西番语言文字、机巧器械,靡不谙练,储为有用之学,以应当世。”由此可见,黄维煊是一个从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的洋务人才。

参福建船政

作为军人后裔,黄维煊不仅会经商,也会打仗。

1862年四月,清军准备反攻宁波的太平军。黄维煊替当道画守御之策,主张从海上入手,得到宁绍台道道台张景渠的肯定。五月,黄维煊“督炮船,轰镇海,斩关夺隘,直抵甬江,焚其堡,披其城,拔之。西捣慈溪,南鞭奉化”。接着,黄维煊“复帅西师攻复省垣”。1864年三月,全浙平定后,黄维煊靠军功得授福建候补同知,加四品衔,赏蓝翎。有人忌妒,称黄维煊纵兵掳掠。当时左宗棠新任浙江巡抚,对下要求严格,接报后大怒。真相大白后,黄维煊反而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

1865年十月底,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黄维煊作为幕僚,以福建候补同知身份随行到闽南。左宗棠决意建造船厂,反对马尾作为基地。他上疏朝廷,得到批准。让法国军官日意格、德克碑承办船厂的事。1866年九月,正当马尾船厂要正式开办之际,朝廷要调左宗棠为陕甘总督。临行前,推荐正在福建侯官守制的前江西巡抚沈葆祯总理福州船政,日意格为正监督,德克碑为副监督。同时,物色了黄维煊等七个能吏缙绅辅佐沈氏。十一月,左宗棠离任。

在七人船政委员会中,“诸公或有官守,或别有职事,皆不克驻工亲莅其事”。黄维煊因为没有实职,专职协助沈葆祯办厂,成为沈氏的“左右手”。福建船政局厂“经始于同治五年九月,落成于七年七月,计建造衙廨、厂坞、洋房等八十余所”。1870年闰十月,黄维煊写了《福建创建船政局厂告成记》。1871年十一月,成《洋务管见》二卷。福建因有船政局,所以外国人云集,洋务活动较多。精通洋务的黄维煊是主要的参与者,“创船政,创电线,创铸快枪、利炮、水雷、鱼雷,皆预其役,幸皆垂成。凡闽省有与洋人交涉事,大府尝以指臂相属,巨细难易,幸鲜辱命,故同事咸以熟悉洋务谬相引许”。《洋务管见》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福建洋务工作,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藏书

黄维煊虽然没有走上科举之路,但他好学,尤其重视图书收集,建怡善堂以藏书。搜集到图书2334种,27557卷,可见规模不小。又成《怡善堂书目》一卷,分部甲乙丙丁四部,“以类相从,检取颇易”。自称虽没有多少善本,但“无巧偷豪夺之患。至子孙读不读守不守,皆非吾所敢知”。

维煊所著经济文稿及数学之类,积寸厚三十册。可惜黄维煊过于慎重,其子黄家鼎“屡请录副,以备镌刻”,黄维煊均以“属草未定”而没有答应。这一来,就留下后遗症。1872年六月底到上海后拟转船回宁波,“覆检行李,书箧已失所在”。这确实是一大文化损失。

1872年,黄维煊从北京“航海南归。途中触暑,濒危者再。六月杪,舟抵沪渎”。他告假后“易舶返甬”,七月十二,卒于宁波家中,才四十六岁。黄维煊“急于求治之心,不暇养生之计”,这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所在。因沈葆祯的请恤,1875年十月,赠太常寺卿,祭葬如二品,例荫一子,以知县用。下葬于鄞西王夹岙茶园山之原。

黄维煊,对很多宁波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此前仅被作为清代宁波不太有名的藏书家偶尔为人提及。近日,我偶读晚清宁波学人董沛《怡善堂遗稿序》,注意到晚清宁波有一个叫黄子穆的人,曾参与福建船政局厂管理、重视台湾土著人教育诸事,甚感兴趣。查阅有关资料,发现黄子穆就是黄维煊,慈溪的水银先生已经注意到了他的《沿海图说》,称为中国最早的近海实测航行图。近日查有关目录,从天一阁得黄维煊《怡善堂剩稿》一读,大喜过望,有关黄维煊的诸多历史谜团在这里都得到了破解。

《沿海图说》引起过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兴趣,“留中备览”,故1881年版的《皇朝沿海图说》扉页上题有“曾经御览”。

猜你喜欢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