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清代陈璧
陈璧

陈璧

[ 清代 ]

陈璧,字玉苍、佩苍、雨苍,晚号苏斋,(今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十九日生,17岁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年)赴考,以“经文策问冠场”,得中举人。光绪三年进士及第,光绪十四年任内阁中书,光绪十五年简放湖北主考官、光绪十六年补宗人府主事、光绪十八年升礼部铸印司员外郎。于民国十七年(1928)逝世。 ► 陈璧的诗词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一年后,先后任湖广道监察御史,代理陕西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吏部掌印给事中等职。他以言官职便奏请保护华侨、惩处任意敲诈勒索华侨的官吏。他也主张把台湾暂租给西方列强,以避免落入日本之手。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奉命管理街道事务。六月回闽奔丧,见福建船政局造船业不景气,曾三次奏请整顿船政,提出“开自然之利”的改革方案,力主开采侯官县穆源铁矿,利用船政局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冶炼,产品供船政局使用,并由船政局铸造洋钱流通市场,以增加财政收入。他还建议利用现有船政局闲置船只,发展客、货运输;利用船厂机器设备优势,兼营民用产品,并奏请朝廷委派大臣整顿厂风。他的主张先后被采纳施行,对促进福建船政局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光绪二十三年,他主讲凤池书院,增设时务、论策等讲习新内容,使“闽中学风为之一变”。同时,他还创建苍霞精舍,授以英文、算学新课程,是福建创办近代学堂的先声。次年,受命在籍创办地方团练,并赴建宁黎山试开煤矿。

光绪二十五年,陈璧回京销假,调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次年,奉旨在京办理团练,力主对义和团运动加以镇压,曾率团勇打死义和团10余名。七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陈璧留守北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他主持总理公所,所出告示均列“大清年号”。他还联合在京的33名官员,电请李鸿章回京主持“和局”,因此,得到清政府赏识。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陈璧升任太仆寺少卿兼顺天府尹,受命会办五城事宜,主持修建东西陵工程。此期间,他重视教育和实业的发展,先后创办京师工艺局、顺天中学堂、金台校士馆及五城中学。在顺天中学堂开设英文、日文、法文等新学科。工艺局是一所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招收少年游民编织景泰蓝、刻字、制作木器、织布等,并教以物理、化学、算学、机械学、绘图学等专业知识,还设有专利权,鼓励学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同年六月,他在工艺局中腾出地方创办农务学堂,聘用日本农业专家教授农、桑、水利、饲养的新方法,另在南苑建立农业科学试验场,还计划在迁安县(今属河北省)试验科学养蚕。光绪二十九年八月,清政府新设商部,陈璧任右侍郎,参与定官制、订商律、兴商会、保侨民以及制订土货等章程。十月,卸顺天府尹任,十二月转商部左侍郎。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他任户部右侍郎,补授度支部右侍郎,参与开办天津造币厂及大清银行。十一月,奉命到南方各省考察造币厂,先后到开封、武昌、南京、清江浦、广州、福州、安庆等地的铸币厂考察,认为各厂贪污风行,厂务废弛,急需整顿。他揭发福建铜元局马景融贪污集团,全国22个银元局核定留办7局,其他各局责令停止。为杜绝流弊,他制定善后办法,如规定银元成色,限制各厂铸币数额,统一铸模等,为币制统一奠定基础。

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作为管理全国邮电、轮船、铁路的重要行政权力机构。次年四月,陈璧升任邮传部尚书兼参预政务大臣。他力行改革,严禁官吏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行为,废除官吏乘火车、运货免价特权,实行存款保密等一系列措施。五月间,他在《整顿币制以维圜法》的奏折里,提出金融改革计划,颁布《币制则例》,规定以银元为本位制。七月,陈璧奏请清政府铺设铁路四大主干线及支线,建议以北京为中心,南由京汉路接粤汉路;北由京张路至库伦、哈克图;东由京奉铁路至绥芬;西从正太路接至伊犁。他还积极争取将列强在中国的路权逐步收归国有。年底,他奏准创立交通银行,作为筹集路政、邮电资金的金融机构。清政府批准在全国试行他提出的印花税法。

光绪三十四年,他根据中比借款合同规定,提前将借款全部还清,收回京汉铁路经营权,改订沪宁路章程,收回用人权。同时,他奏准由邮传部以优惠价收回靠近边境的商办电线。经他努力,“路已成八千里而远,电报所达六万里有奇,邮政则在都会郡城大半设立,航业则长江内海渐次推行,虽发达未敢骤言,规模实已粗具”。他在任内十分重视科学研究,设立交通研究所,奖励学者、科技人员对邮电、水陆交通进行研究、改革。为筹措兴办邮、电、轮、路的大额资金,他提出借外债和内债的主张,他认为借外债必须力杜“债东干涉事权”,“方足取益防损”。按此原则,他先后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500万英磅,分30年还清。此款除作为还清京汉铁路的借款外,余额充作筹办实业之用。他推行国内第一期公债,总额1000万元,规定年息7厘,12年期,可以自由买卖。他对此颇有信心,曾宣称:“将来各项振兴实业需要,皆可取给于此”。把发行公债作为发展实业筹措资金的主要财源。

陈璧为官清正,他推行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触犯一些满洲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光绪三十五年,御史谢远涵劾奏陈璧“滥用私人,糜费公款”等罪名,命大学士那同、孙家鼐查办,复奏:“该尚书才优于德,办事操切,不恤人言”,交部议,革职罢官。

陈璧被罢官后,寓居苏州。宣统三年(1911年),移居天津。民国元年(1912年),由津迁沪,翌年移居北京,于西城筑“苏园”寓居,日以“种花莳蔬”自娱。晚年,他不忘乡梓教育,曾写信建议苏坂学堂改革课程,增设学科,使“里中子弟益得向学之途”。还修刊族谱,捐产立义庄赡养本族孤寡。民国十一年再由北京迁天津,民国十七年3月26日病逝。著有《望岩堂奏稿》。

猜你喜欢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