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句诗词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出处

全诗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次见面我为文长老消瘦的容颜而吃惊,而他不久的离世,让我颇感意外。

三过秀州见了你的生和病和死去,一弹指的时间便已是过去此生和来世了。

存在和死亡我见过很多所以没有落泪,同乡的离去让我也愁心重重。

想去那钱塘寻访高僧圆泽,葛洪在江畔已等到深秋之时了。

注释

永乐:在今浙江嘉兴西北。

文长老:即文及,嘉兴报本禅院住持。

鹤瘦:比喻生病。

云归:比喻圆寂。

一弹指顷:一弹指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去来今:佛教语,指过去、未来、现在。

乡井难忘:文及也是蜀人,二人相见时,有怀念故乡之语。

圆泽:唐人袁郊《甘泽谣》载,圆观与李源相友善,曾与李源相约,卒后十二年,在杭州天竺寺相见。十二年后,李源如约来到寺前,听一牧童口中作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苏轼曾根据《甘泽谣》而成《僧圆泽传》,惟圆观作圆泽,未知何据。

葛洪:东晋人,字稚川,号抱朴子,始以儒术得名,后好神仙导养之术。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364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9

赏析

这是作者悼念亡友文长老的一首诗。这首诗写病中和圆寂之后的文长老,并回首过去的交往以及写世事无常的感叹赞美了文长老道行高,又发出前缘未尽的思念之情。此篇诗意沉着,语言流美,写得别有深意。

这首诗对前二首诗来说,是总束两人的几次会面。首句写上次见面时文及的病容使他吃惊,次句写此时到来文及已死。“初惊”、“旋觉”两句说明如飘风骤雨,纯出意外。用“鹤瘦”、“云归”比喻病和死,非常切合和尚的身份(唐末五代诗僧贯休不受钱镠改诗的无理要求,就说:“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不可识”、“无处寻”,有空虚无常之感,正显出悼念僧人不同于世俗的特点。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巧对。“三过门间”、“一弹指顷”、“老病死”、“去来今”,扣紧佛家术语和两人交往的事实。第一句讲两人交往。佛家以生老病死为四苦,这样写,从诗人自己来说,是感慨世事无常;对文及来说,则如同有解脱意。佛家以“去来今”为三世,这里暗伏结语,有“来世因缘”的意思在内。这两句是流水对,语气直下。如果全用这样的方式,诗易流于滑易。五六句就作一顿挫,“存亡惯见”,重在“惯”字,见亡应流泪,却接以“浑无泪”三字,语特沉重。由文及的圆寂推向已逝的师友,作者的诗集中,在这几年写了不少挽诗。“存亡”二字着眼于“亡”。见亡而泪如泉涌,固然可以表示悲感之深,而泪泉已竭、无可再流则更为沉重。由于习以为常而麻木无泪,心头的沉重更甚于有泪如雨,作者重在此点。作者与文及的交往是因同乡而起,联系他写的第一首,更容易表现出“尚有心”的含意。见同乡死于他乡,见亲朋日渐凋谢,更加深对乡井的怀念,感到归耕无日。这“尚有心”三字又和结语引用《甘泽谣》的故事相联系。

结尾两句,前人赞为用典极切。用圆泽比文及,既赞美他道行高,和第二首“病不开堂道益尊”相应;又有前缘未尽的思念之情。所以这个结尾,前人特别乐于称道。这样正好为三首诗做一总结。这首诗一气呵成,前四句倾泻而出,后四句如纪昀所评,是“曲折顿挫”。特别是五六句那一联,意极沉着而笔力飞动,引出尾联,使人有语尽而情意无尽之感。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364

创作背景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苏轼因议新法和王安石不合,以太常博士直史馆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次年末,因事到秀州(今浙江嘉兴),过永乐乡,游览报本禅院,遇到一个四川同乡在那儿住持,名叫文及,苏轼写了一首诗,题为《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说:“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赴常州赈济灾民,又过秀州,夜过永乐,至报本禅院,这时文及已卧病退院,苏轼又做一首《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熙宁七年五月返回杭州,再过报本禅院,文及已圆寂,因而又写了这首悼诗。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364

猜你喜欢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燕垒雏空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

致酒行
唐代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无家别
唐代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名句

作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