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畛 [ 元代 ]

畛字季野,都中之子,官至成都路判官。至正间,与弟畦流寓吴中,与陈叔方、郑明德并以文行著于时。

梁大柱 [ 元代 ]

大柱字中砥,其先湘州人,徙居镇江。入句曲山为道士。

掌机沙 [ 元代 ]

掌机沙,元代诗人。字密卿。回回人。本西域阿鲁温氏。世居七河及楚河流域。祖哈散仕元,官至礼部尚书。本人曾学诗于萨都剌,工诗,诗作秀美,风流俊爽,有“才子”之称。作品多佚,仅存《西湖竹枝词》1首。

许有孚 [ 元代 ]

汤阴人,字可行。许有壬弟。文宗至顺元年进士,授湖广儒学副提举,改湖广行省检校。累除南台御史,迁同佥太常礼仪院事。与有壬父子唱和,成《圭塘欸乃集》。

秦竹村 [ 元代 ]

秦竹村,生平、里籍均不详。壮岁乡闾,养志闲居,二十年窗下工夫。高探月窟,平步云衢。一张琴,三尺剑,五车书。

员炎 [ 元代 ]

炎字善卿,卫州人。卒年六十七。秋涧集有员先生传。

方子京 [ 元代 ]

元建德路分水人。顺帝至正十一年乡试居前列,除嘉兴路教授。致仕归。

孟栻 [ 元代 ]

常州路无锡人,字叔敬。顺帝至正初以儒试吏,迁处州,专司学校,调温州。用荐授溧水州同知,升福州路判官。以浙东宣慰副使致仕。

阚志学 [ 元代 ]

阚志学 ,生卒年、生平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时有盍志学学士,不知是否同为一人。

邓玉宾子 [ 元代 ]

邓玉宾子,同知邓玉宾的儿子,名字、籍贯、生平、事迹均不可考。其散曲仅存小令〔雁儿落过得胜令〕三首。作品表现了他对社会黑暗以及为官的危险的深刻认识。

段僧奴 [ 元代 ]

段功妹。适阿黎氏,遗段宝诗二首,令为兄报仇。

狄君厚 [ 元代 ]

狄君厚,元代杂剧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作元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吕权 [ 元代 ]

(1292—1329)婺州永康人,字子义。幼简静自持,不妄言笑。闻许谦讲道八华山中,往从之学,每终夜不寐,侪辈推其精勤。

黄文德 [ 元代 ]

文德,汴中人,号尚文子。

洪焱祖 [ 元代 ]

(1267—1329)元徽州歙县人,字潜夫,号杏庭。由平江路儒学录迁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以休宁县尹致仕。有《杏庭摘稿》、《尔雅翼音释》等。

万俟蕙柔 [ 元代 ]

蕙柔,江南士人妻。

宗衍 [ 元代 ]

( 1309—1351)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丘士元 [ 元代 ]

(约公元一三三一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文宗至顺中前后在世。事迹亦无考。工曲,今存乐府群玉中。

惟则 [ 元代 ]

元僧。吉安永新人,字天如。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蔡廷秀 [ 元代 ]

廷秀字君美,松江人。官袁州推官。蕲寇起,被执,死之。

钱资深 [ 元代 ]

资深字原父,仲鼎子。

朱彬 [ 元代 ]

(1308—?)建昌新城人,字仲文。朱礼子。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翰林院典籍。

黎括 [ 元代 ]

字伯括,清化人。

徐昭文 [ 元代 ]

绍兴上虞人,字季章。从韩性学《尚书》,闭门力学。后应辟为吴淞教官。有《通鉴纲目考證》。

苏天爵 [ 元代 ]

苏天爵(1294年-1352年),字伯修,号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元代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志道之子,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学,藏书万卷的望族。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延祐四年(1317年)参加国子学生公试,名列第一。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江淮红巾军起义,奉命参政江淮行省,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岁。

周岂 [ 元代 ]

字子谅,庐陵人。与修礼书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孔皖 [ 元代 ]

元温州路平阳人,字子充。顺帝至正二年乡贡,任宗文书院山长。官至江浙行省照磨。元亡不复仕。

张子友 [ 元代 ]

张子友(一二四二——一三 O 二) ,名九思,字子友,一作子有,燕之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是著名文士和元朝重臣。至元初入备宿卫,后以工部尚书 兼东宫都总管府事。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任詹事院丞,进资德大夫、中书右丞, 领修《世祖实录》。大德二年(一二九八)拜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五年加大司徒,六年(一三O二)卒,年六十。明· 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林以辨 [ 元代 ]

以辨原名井,以字行,更字子泉,莆田人。皇庆中布衣。

苏大年 [ 元代 ]

(?—1364)元真定人,寓扬州,字昌龄,以字行,号西坡,又号林屋洞主。硕学鸿才,不受辟举。文辞翰墨,皆绝出时辈。又工画竹石窠木。顺帝至正间为翰林编修。因避兵至平江。张士诚据平江,用为参谋。先吴亡而卒。
首页  22 23 24 25 26 27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