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诗词宋代吴中田妇叹

吴中田妇叹

宋代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才在苦恼今年稻谷熟得这样迟,还指望不久就有秋风起。

谁知秋风起来时,还夹着劈头瓢泼的大雨。

风雨不歇地下潮湿,耙头镰刀都长出霉衣。

眼睁睁看着黄金金稻穗泡在泥地里,心里好比刀儿在割阵阵的疼。

眼睛哭干泪哭尽,老天爷还是下雨不肯停。

个把月来搭个茅棚棚田埂上睡,天转晴赶紧收谷用车儿运回。

满身汗肩头压得通通红,买谷人还价就和买糠碎米一个样!

没办法只好卖牛去交税,没烧的只有拆屋来煮吃的。

目光短救眼前急还不知行不行,哪里想得到明年还会不会有饥荒。

官家眼下要的是钱不要米,说是要用钱亲近那西北边的羌人儿。

都说满朝里都是姓龚姓黄的好官吏,到头来我们百姓反倒更遭罪。

无路可走活不下去受不了这个苦,想去想来不如跳河一死做个河神妇。

注释

吴中:指江浙一带。

贾收:字耘老,乌程人,苏轼的朋友,著有诗集《怀苏集》。

粳(jīng):俗称“大米”,亦名“秔”,稻谷的总称。

庶:差不多。

泻:倾泻。

杷(pá):同“耙”,翻土的农具。

出菌:发霉。

镰(lián):收割谷物和割草的农具。

衣:这里指铁锈。

眼枯:谓泪水流尽。

忍:这里指不忍。

黄穗(suì):成熟的稻穗。

茅苫(shān):茅棚。苫,草帘子。

赪(chēng):红色。

粞(xí):碎米。

“官今”句:当时推行的新法规定,交税,免役均用现钞。农民必须把实物换成钱币。结果市场上出现了“钱荒米贱”的现象,导致田地荒疏,民躲避税收而流离失所。

龚(gōng)黄:龚遂、黄霸,均是汉代宽政恤民的清官。这里借指推行新法的官员,是反语。

河伯:指河神。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1-343

2、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33

3、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5-56

赏析

这首诗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全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

诗的开头二句写今年粳稻的成熟期甚晚,幸亏没有多时秋天就来到了。点明了秋收的季节。紧接着诗人运转笔锋,直写雨灾。“霜风”二句写滂沱大雨使快成熟的粳稻无法开镰收割。爬梳的农具因长期大雨潮湿而发了霉,镰刀也生了锈。这里用农具“出菌”、“生衣”来表现灾情之严重,使常景变成了奇句,显示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眼枯泪尽雨不尽”,这是化用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诗意。在即将收割的秋季遇上连续如注的大雨,农民必定忧心如焚,伤心得落尽眼泪。必不忍心看着金黄色的稻穗倒伏在泥田里。“茅苫”二句由内心的伤痛转写抢收的行动。为了抢救粳稻,农民在田头边搭起了茅草棚,住宿在里面看管了一个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晴天,赶紧抢收运载而归。然而他们却不能享受这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

“汗流”以下八句通过谷贱伤农的事实,抨击了造成钱荒的新法流弊。诗人先叙述农民担粮入市,汗流浃背,磨肿肩膀;后写米价低贱就同糠和碎米一样。经过多么艰苦的劳动,换来的却是那么微薄的收入。“卖牛”二句承上揭示了赋税的繁重。农民无奈只有卖牛凑钱纳税,为了烧饭,只得拆下屋里的木头,以解救燃眉之急,而顾不上明年的饥荒。这种夸张的笔墨,与司马光在熙宁七年(1074年)《应诏言朝政阙失状》中所写农民“若值凶年,无谷可粜,吏责其钱不已,故卖田,则家家卖田;欲卖屋,则家家卖屋;欲卖牛,则家家卖牛”一样,都是片面的夸大言辞。不过,在新法条例中,如青苗法、免役法等都规定赋税要钱不收米。当时百姓有米而官府不要米,百姓无钱而必要钱。这就造成一时米贱钱荒的社会问题。诗中“官今要钱不要米”,触及时政流弊的实质。“西北”句是指当时为了抗击西夏,王安石采用王韶的建议,对西北沿边羌人蕃部进行招抚,虽有利于巩固边防,但也花费了不少钱。这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而官吏催逼,唯钱是求,使农民走投无路,难以为生。最后二句借用典故收结,把全诗的气氛推到了高潮。龚遂任勃海太守,黄霸任颍川太守,他们都是以恤民宽政著名的官吏。这里的“龚黄满朝”是带着明显嘲讽意味的。“河伯妇”,是用《史记》中西门豹传的故事。在战国时邺县豪绅与女巫假托“河伯娶妇”,敲诈勒索,残害百姓。西门豹任邺县令时,为民除害,施计把巫婆投入河中。作者借用来表明百姓被逼得无路可走,不如投河自尽。这种用意苏轼后来在元祐元年(1086年)写的《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中说得很明确:“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子、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朝廷忍复行之欤?”

苏轼这首讥讪新法的诗篇,它的特点并不是用政治图解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倾向,而是选取典型的生活情景和人物的行动,通过叙事抒情,间用议论的方式,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动人。全诗的结构布局紧紧扣住诗题的“叹”字,写得层次分明而又步步深入。首先叹息稻熟苦迟,其次哀叹秋雨成灾,复次喟叹谷贱伤农,末以嘲讽官吏,逼民投河作结,更令人怵目惊心。整个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农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尽管这是与反对新法的偏见交织在一起,也是不能轻易抹煞的。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1-343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冬作于湖州。苏轼作此诗时,王安石的一系列新法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施行。这对缓和宋王朝的社会矛盾,调节封建生产关系等方面虽然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一些弊端,苏轼有感于此,蒿目时艰,写下了《吴中田妇叹》这首社会政治诗。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1-343

猜你喜欢
沈园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南流夜郎寄内
唐代李白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感讽五首·其一
唐代李贺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杨柳枝词九首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夜坐吟
唐代李贺

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沈园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宋代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沈园二首·其二
宋代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定风波·感旧
宋代苏轼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徐孺子祠堂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名句

作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