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词典边幅
biān

边幅

  • 拼音biān fú
  • 注音ㄅ一ㄢ ㄈㄨˊ

  • 近义相貌,容貌,仪容,仪表
  • 词语解释

    边幅[ biān fú ]

    ⒈  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衣着。

    不修边幅。

    appearanc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邉幅”。

    ⒉  边缘。

    元 杨载 《残画》诗:“断裂无边幅,华堂弃置餘。”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祝京兆书两京赋》:“本是两卷,不知何时改作五巨册,边幅微有割损处。”
    碧野 《情满青山·在晨花灿灿的山崖上》:“年月久了,照片已有黄斑,边幅也磨损了,却被长期珍重地保存下来。”

    ⒊  指织物的幅面、宽度。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烱》:“张九龄 之文,如轻縑素练,实济时用,而微窘边幅。”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盖公于束縑内选择边幅舒卷揲之,第其厚薄,酬酢可否。”
    宋 方岳 《山居书事》诗:“截绢入官输,官怒边幅窄。”

    ⒋  指领土的幅员。

    宋 夏竦 《广农颂》:“府库既盈,则思悉 华夏 以自奉,驱亿兆以从欲,有患边幅未阔,威武未震。”

    ⒌  指诗文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降自 齐 梁,专工队仗,边幅復狭,令閲者白日欲卧。”
    清 恽敬 《答邹立夫》:“大都 瑞金,诸诗人多枯槁之士,故边幅不广。”

    ⒍  指人的仪表、衣着。

    《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 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李贤 注:“言若布帛脩整其边幅也。 《左传》曰: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度,使无迁。”
    《南史·文学传·顾协》:“协 家虽贫素,而修饰边幅,非车马未尝出游。”
    金河 《重逢》:“这个青年人不修边幅,但他并不拖沓。”

    ⒎  规矩;法则。

    宋 黄庭坚 《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往时翰墨颇横流,此公归来有边幅。”
    元 姚燧 《邓州长官赵公神道碑》:“与将佐言:‘公府则吾节度汝,不可不严名分之守;私处则汝皆少所从起相习者,岂可遽修边幅,改度平日也?’”
    元 袁桷 《饯王参议以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为韵》之三:“东方有一士,被髮羹不肉;居然使之来,不復困邉幅。”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妇学》:“至於闺房篇什,閒有所传;其人无论贞淫,而措语俱有边幅。”

    ⒏  犹边境。

    宋 刘斧 《青琐高议·曹太守传》:“汝等以岁入朝贡,朝廷亦甚嘉美汝等,何敢无故輒离巢穴,剽掠郡县,杀害民吏,惊恐边幅。”

    ⒐  犹边际。

    清 曹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置西轩中花开索诗漫题》之二:“漫山百卉无边幅,裁翦东风恐未匀。”

    国语辞典

    边幅[ biān fú ]

    ⒈  布帛边缘的宽窄。

    如:「这件衣服的边幅太窄。」

    ⒉  比喻人的仪容举止。

    如:「不修边幅」、「边幅不整」。

    仪表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