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字典

冶的意思解释

出
  • 拼音
  • 注音一ㄝˇ

  • 部首冫部
  • 部外笔画5画
  • 总笔画7画
  • 常用字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五笔UCKG
  • 仓颉IMIR
  • 郑码TDZJ
  • 四角33160
  • 结构左右结构

  • 电码0396
  • 区位5017
  • 统一码51B6

  • 笔顺丶一フ丶丨フ一笔顺
  •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ě(一ㄝˇ)

    ⒈  熔炼金属:冶炼。冶铸。冶金。

    ⒉  好过分的装饰打扮(含贬义):冶容(a.打扮得很妖艳;b.妖艳的容貌)。妖冶。

    ⒊  古同“野”:冶游(原指春天或节日里男女出外游玩,后专指狎妓)。

    ⒋  姓。

    统一码

    冶字UNICODE编码U+51B6,10进制: 20918,UTF-32: 000051B6,UTF-8: E5 86 B6。

    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smelt metal

    造字法

    形声:从冫、台(yí)声

    英文

    smelt, fuse metals; cast, fou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冫(古“冰”字),台( yí)声。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 段玉裁:“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本义:销熔)

    (2) 同本义 [smelt(metal)]

    冶,销也。——《说文》

    冶,销铄也。——《三苍》

    良冶之子。——《礼记·学记》

    冶铸煮盐。——《史记·平淮书》

    (3) 又如:冶铸(冶炼铜铁,铸造器物);冶锻(冶炼);冶人(犹冶工);冶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冶士(古代从事冶炼铸造的刑徒)

    (4) 陶冶 [cultivate;mould]

    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词性变化

    〈名〉

    (1) 熔炼金属或铸造器物的场所 [smeltery]。如:冶监(掌管冶铸的官吏);冶家(以冶铸金属器物为生的人家)

    (2) 通“野”。田野,郊原 [open country;the open;suburb]

    冶游步春露。——古乐府《子夜四时歌》

    是以时人谓之冶葛。——《北史·诸葛颖传》

    不知身属冶游郎。——李商隐《无题》

    (3) 姓

    〈形〉

    (1) 艳丽 [gorgeous]

    美丽姚冶。——《荀子·非相》

    纨袖渐冶,王颜掩姱。——谢惠连《雪赋》

    (2) 又如:冶阳天(艳阳天);冶逸(容貌艳丽,神采飞扬);冶服(华丽的服装);冶丽(美丽异常;指美丽的女子);冶色(容颜美好)

    (3) 容态妖媚 [seductively charming]

    冶容诲淫。——《易·系辞上》

    (4) 又如:冶由(妩媚的笑态);冶步(步态妖冶妩媚)

    (5) 通“野” [wild]。如:冶葛(野葛,毒草名。有时用以比喻狠毒之人)

    常用词组

    冶金,冶炼,冶容,冶容,冶艳,冶游,冶铸

    康熙字典

    冶【子集下】【冫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野。《說文》消也。从仌,台聲。《三蒼》冶,銷也。遭熱卽流,遇冷卽合。與冰同志,故字从冰。《正韻》鎔也,銷也,鑄也。《韻會》爐鑄謂之冶。引尸子,蚩尤造九冶。

    鑄匠曰冶。《前漢·董仲舒傳》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鑄。

    妖冶。《說文》女態。《易·繫辭》冶容誨淫。《正韻》裝飾也。

    姓。《廣韻》左傳,衞大夫冶厪。

    《玉篇》公冶,複姓。

    江南有梅根冶。《宋書·百官志》江南有梅根及冶塘二冶。《庾信·枯樹賦》南陵以梅根作冶。《孟浩然詩》火熾梅根冶。○按此皆晉時冶官所居。楊愼謂冶卽野字,非。

    《韻補》叶演女切,音與。《齊·武帝·估客樂詩》昔經樊鄧役,阻潮梅根冶。深懷悵往事,意滿辭不敘。

    叶鄔果切,音婐。容也。《謝惠連詩》酈生無文章,西施整妖冶。胡爲空耿介,悲哉君志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冶【卷十一】【仌部】

    銷也。从仌台聲。羊者切

    说文解字注

    (冶)銷也。銷者、鑠金也。仌之融如鑠金然。故鑪鑄亦曰冶。易。野容誨淫。陸德明本作冶容。按野、冶皆蠱之叚借也。張衡賦言妖蠱。今言妖冶。从仌。台聲。聲葢衍。台者、悅也。仌台悅而化。會意。冶今音羊者切。古音讀如與。在五部。或曰台雙聲也。故以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