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词宋代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宋代秦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茫茫的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田野发青,淹没了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一千点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一声死后化为杜鹃的杜宇的哀鸣。

对鸿隙陂的涨溢为害而感到怜惜,还在想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的事情。

城墙都已经化为灰烬,仿佛东晋大臣陶侃,后来成为了八州都督。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公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州有大量将相的公庙,供人缅怀。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

太守向公:指向宗回,字子发,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为次其韵而作。一说,向宗回为“郡将”“团练”。

汝(rǔ)水抱城根: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故蔡州亦称悬瓠城。

野色:田野之色。

偷春:谓偷春色而先发青。

烧痕:指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湘妃枝上泪:指传说中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据张华博物志》载,舜南巡,驾崩于苍梧,二妃奔葬,哭帝极哀,泪染湘竹,竹为之斑。妃死后为湘水神,染泪的斑竹亦名湘妃竹。

杜宇:相传为古蜀帝名,死后其魂魄化为杜鹃,呜声悲苦,啼血乃止。

鸿隙陂:一作鸿池陂、鸿却陂,故址在河南汝南县治东南,跨汝河,容纳淮北诸水,滋润州郡沃土,然亦涨溢为害。

穿路:这里指陂水溃溢为害。

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曾擅改汝水故道,为害百姓,后为李想所讨灭。事见《新唐书·李想传》。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也称女儿墙。

陶侃(kǎn):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

庖(páo)烟:指炊烟。

车辋(wǎng)湖:湖名,因形如车辋而得名。

壶公祠(cí):即壶公观。壶公,传说中的仙人。

封疆尽是春秋国:意谓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秦观《汝水涨溢说》云:“诸邑皆春秋时沈江道柏之国。”

庙食:蔡州有狄梁公庙,祀狄仁杰;有李太尉庙,祀李想。秦观于蔡州教授任上,曾代州守为文以祭告以上先贤。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李斯为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后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临刑时,李斯顾谓其中子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参考资料:

1、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59-60

2、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659-660

赏析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是汝南人民水灾后重建家园的生活写实。汝水“抱城”奔流的势头和火种田中的“烧痕”换新绿的场景,告诉人们:春色被“偷”到人间,人们正在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三四句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结合起来。“湘妃泪”、“杜宇魂”,借用虞舜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杜宇魂化子规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凄惨情状。诗人眼中见到的修竹影,耳边听到的子规声,唤起他对灾民的深切同情。千万点血泪,一声声杜宇,汝南人民遭受洪灾,无家可归,惨不忍睹的镜头,如同就在诗人眼前。五六句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唐代留下的隐患和祸根。前句指西汉末年翟方进为相,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下句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贻祸无穷。这些往事,追想起来,都是令诗人哀伤愤慨的。七八句说城堞倾圮已尽,希望太守重加治理。诗人以陶侃来拟向宗回,祝愿他像陶侃那样,为巩固赵宋王朝而效力。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展开了一幅郊野萧条景象的素描:炊烟袅袅,郊野的孤村,依稀可辨;天色清寒,村舍的痕影,一点也看不见。洪水给汝南人民带来的后果,还未消除。三四句写汝南两个名胜车网湖和壶公祠的傍晚景色。湖边梅花盛开,祠畔明月初上,风景原本很迷人,但前一年的灾情,诗人记忆犹新,前村的景象,宛然在目,他触景伤情,泪溅魂销。这景况和诗人同时之作“风将沉燎萦歌扇,雪带梅香上舞衣”(《次韵裴秀才上太守向公》),风格迥然不同。五六句说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早在春秋时代,它就是蔡、沈等国的封地,颇多“先贤”,人们立庙祭祀以示追怀“恩”泽。七八句则从另一角度指出:历史上蔡州也有秦代李斯(上蔡人,上蔡宋属蔡州)这样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终遭杀戮之祸。诗人以提问的口气,把李斯临刑时“牵黄犬出上蔡东门”的“长叹”反说出来(《史记·李斯列传》),意在从他身上引出经验教训。

这组诗表现了汝南的地理历史概况,却各有特点。第一首诗,上半部分写人民重建家园的辛勤劳动和水患带来的严重后果,下半部分指斥汉、唐两朝当国宰相和乱臣贼子的所作所为,对太守向宗回寄予了希望。诗人从国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长官提出建议,对人民生活表示关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茫茫”二句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中带有烧痕,诗人主要借助“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偷”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千点”二句假物寓人,借景抒情,也于无人处写出人来。它既有烘托前两句的作用,也能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遥怜”二句由汉代的昏庸宰相说到唐代的乱臣贼子,也是句句有人。回顾汝南历史,一正一反,给人不少启示。末句“陶侃梦天门”的祝愿指名道姓,对照明显。而第二首诗,上半部分写水灾之后的情景,下半由蔡州在春秋时代已是封疆之国和恩泽民众的将相祠庙依然受人供奉,表现出这里民风淳朴,并引李斯之事为戒。这对太守向宗回也有讽劝作用。诗人从国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长官提出建议,对人民生活表示关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庖烟”二句写诗人通过炊烟遥认孤村,主要借“庖烟”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认”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车网”二句假物寓人,“封疆”二句由春秋的封国说到庙食的将相,也是句句有人。回顾汝南历史,一正一反,给人不少启示。末句写李斯“牵黄犬”的“长叹”,指名道姓,对照明显。诗中说,古代的将相之所以到后来仍然受到祭祀,是因为恩及于民,作者劝勉太守之意自在言外。

秦观是小小的教官,向宗回曾多次请他代撰境内受祭祀之神的文章,可见对他是尊重的。在郡守登楼眺望时,他的次韵之作,咏史悯时,发了很多感慨。这首诗能摆脱一般“次韵”诗的窠臼,所以能成为名作。

参考资料:

1、陶道恕.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12-614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教授时之作。文中所作介绍,对了解此诗写作背景,很有帮助。诗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时,由郡城地理形势、眼前景物生发出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感叹。  

参考资料:

1、陶道恕.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12-614

猜你喜欢
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丁洲怀古
清代王绪

特统精兵御上游,笳吹先遁惊若鸥。

扬州空把残旗耀,赢得舟中骂不休。

下泉
先秦佚名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宋代陆游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送徐无党南归序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宋代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雨霖铃·秋别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天应乞与 一作:天教分付; 尽道 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秦观的诗词 ► 秦观的名句

作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