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籍千字文千字文·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yán shè chuī shēng
shēng jiē biàn zhuǎn xīng

译文

【分段注释】

肆筵设席:陈设宴席。肆,陈设。《诗经·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鼓瑟吹笙:指弹奏美妙的音乐以接待宾客。《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指登上宫廷的台阶。升、纳,都是登的意思。阶、陛,都是台阶的意思。

弁转疑星:缀有珠玉的礼帽转动,好像满天星斗闪烁一样。弁: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冠,通常在着礼服时佩戴。有皮弁、爵弁之分。《诗经·卫风·淇奥》:“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翻译】

皇帝在宫殿中设宴招待群臣,弹琴吹笙一片升平景象。

大臣们上下台阶互相祝酒,镶着明珠的帽子转动,看起来像是天上的星辰。

【解读】

能将太平盛世诠释得最好的场景就是觥筹交错,管乐齐鸣,歌舞升平的景象。所以,古代的皇帝很愿意遵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儒家教义,动辄便大宴群臣,与民同乐。皇帝宴请的规模没有硬性的规定,可以奢侈,上不封顶;可以节俭,下无底线。在此,我们列举一奢一俭,对比来看。

首先是奢侈的宫宴。中国古代崇尚奢侈享乐的统治者为数不少,因此,宫宴往往都是按照“此宴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的等级操办的,比如乾隆的千叟宴。其实千叟宴并不是乾隆的独创,他的爷爷康熙曾两次举办千叟宴,而乾隆只是理直气壮地效法罢了。乾隆分别在自己75岁和85岁的时候举办了千叟宴,宴会规模宏大,鼓乐齐鸣,气氛喜庆庄严。特别是第二次,当时已经继位的嘉庆帝亲率三千余名耄耋老人齐向时任太上皇的乾隆三呼“万岁”,场面极为壮观。

其次是节省的宫宴。纵观中国历史,统治者也不全是“不差钱”的,而且,很多统治者都会自觉地节俭度日,能省则省,不能省的想尽办法去省,其代表人物为清宣宗道光。道光节俭得近乎吝啬,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常常让小太监出宫买烧饼,然后就着茶水嚼着烧饼就算是用膳了。当了皇帝后,他更是把这种节俭的生活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有一次,平定了新疆张格尔叛乱的将士们凯旋,道光大宴功臣,不过说是大宴,其实就是可怜兮兮的几道菜。大臣们谁都不敢动筷,生怕几口吃完后折了皇帝的面子,所以硬生生挺到了宫宴结束。还有一次,道光直接请大臣们吃打卤面,并强调这做肉酱的两头猪还是痛下决心特批的。后来,节俭成性的道光干脆把能砍掉的宴会全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