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词典寒衣
hán

寒衣

  • 拼音hán yī
  • 注音ㄏㄢˊ 一

  • 近义冬衣
  • 词语解释

    寒衣[ hán yī ]

    ⒈  冬天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就居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winter clothing;

    引证解释

    ⒈  御寒的衣服。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九:“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唐 梁洽 《金剪刀赋》:“及其春服既成,寒衣欲替。”
    金 元好问 《望归吟》:“北风吹沙杂飞雪,弓弦有声冻欲折。寒衣昨夜 洛阳 来,肠断空闺擣秋月。”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慰劳总会在征募寒衣。”

    ⒉  即冥衣。多用纸制作。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綵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綵帛作成冠带衣履,於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⒊  指十月初一祭扫之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凡佳辰令节,寒食、寒衣皆拜,设时食。”

    ⒋  谓因衣服单薄而受寒。

    《素问·藏气法时论》:“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长夏,起於秋,禁寒饮食寒衣。”

    国语辞典

    寒衣[ hán yī ]

    ⒈  冬日御寒的衣服。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二五首之一一:「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
    唐·梁洽〈金翦刀赋〉:「春服既裁,寒衣欲替。」

    ⒉  北平风俗在十月一日祭祖时所焚的纸制衣服。


    英语winter clothing

    法语vêtement d'hiver

    相关词语